加行班 丨《心经》修持仪轨 、观想

2024-04-01

《心经》修持仪轨


 前  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遍

《常诵经文》三遍

《阿旺嘉措金刚上师长寿祈祷文》一遍

 正  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结  行

《阿旺嘉措金刚上师长久住世祈祷文》一遍

《圣教昌盛如意祈愿文》一遍

《格鲁善教昌盛愿辞》一遍

《大回向文》三遍


(阿旺上师-《心经》咒语跟读100遍)


阿旺上师开示心经观想方法


上师打坐.jpg


入甚深深妙禅定,左手在下,右手在上


《心 经》 修 持 的 简 单 观 想


  念《心经》时的观想:


   观想在前方空中的狮子莲花宝座上,坐着入定的释迦牟尼佛,释迦佛的右边观想观音菩萨,左边观想舍利弗,然后释迦佛加持了观音菩萨和舍利弗,舍利弗问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在回答,观音菩萨的回答之前是前行,观音菩萨的回答开始是正行。


   舍利子说“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bō)若(rě)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从舍利子开始,后面是观音菩萨说的:“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念的时候,观想观音菩萨在念,我们也跟着念,无论念多少遍,都观想自己是在跟着观音菩萨念,这时可以把《心经》的含义思惟一下:“色不异空”是什么意思?“空不异色”是什么意思?边思惟边念。


    念很多遍《心经》之后,观想舍利弗和观音菩萨融入了释迦牟尼佛的身体里,释迦佛变得越来越小,一寸这么高,然后从空中飘过来,和自己一个方向坐,自己的身体中间有个如同手指这么粗的中脉,释迦牟尼佛从顶轮的中脉里面融进去,到了心口的位置上,这时观想心脏变成了八瓣莲花,释迦佛坐在八瓣莲花里,然后莲花慢慢收合,释迦佛永远住在自己的心里面,就是这样观想。


  《心经》念诵的两种观想:

   方法一

   观想在自己的头顶上,释迦牟尼佛坐在莲花宝座上,入三摩地,双手结定印,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双手拇指相交,释迦佛的右边是观自在菩萨,左边是舍利子。


   观想释迦佛的身体里发出十八种颜色明亮柔和的光,迎请来了诸佛如来净土上的菩萨和六道众生,围绕端坐在释迦佛、观世音菩萨和舍利子的周围。


   观想释迦佛入甚深深妙禅定,加持观音菩萨和舍利子。


   念诵“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时,观想观音菩萨在观空性,而且现量观见五蕴都是无自性的,这时,舍利子问观音菩萨,五蕴是不是空?诸法是不是空?边思惟边念诵。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观想观音菩萨在回答讲说补特伽罗“人无我“,五蕴上安立的“我”是不存在的,首先思惟色蕴,色身上的我是不存在的,同时在心里告诉自己,身体不是我,认为身体是我是错误的等等。中观应成派认为:“我”是在五蕴上安立、在名言上存在的补特伽罗。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继续思惟,感受苦乐的不是我,能思想的不是我,行也不是我,六识也不是我,五蕴上安立的我都是不存在的,不是说“我”没有,而是说五蕴上安立的“我”是空的。念这个的时候,自己想象当中的五蕴上安立的这个“我”就空了。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这里讲“法无我”,不只人没有自性,万物万法也没有自性。假如安立一个杯子的存在,不论在杯盖上,还是在杯底部,还是在杯身,还是在杯子里里外外的某一部分上,都无法安立,这些安立的观念都是错误的,在整个杯子上安立的观念也是错误的,只有在名言上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安立。


    再比如,一个话筒的每一部分都不是它,整体是不是呢?整体就是它的蕴,凡是蕴上安立的都不是,都是错误的,这就是诸法空相。在空性智慧中,蕴体上安立的万法万物都是不存在的,但不是说万法万物不存在,是说我们假想出来的万法万物是不存在的。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思惟人和法都无自性,空性的禅定中是远离世俗谛的戏论等。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身香味触法”  思惟:这里讲的是大乘修道,修道就是修空性,见道的空性一直修下去就进入了修道,这时,会证悟到色身香味触法都无自性。在空性的三摩地中,世俗谛的戏论都没有了。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这里讲的是十八界、十二缘起都是无自性的。


    “无苦集灭道”  讲的是四谛,四谛都是性空的,人和法也是性空的,都是没有自性的。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讲的是无修道的空性。


    “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讲的是菩萨,三乘都靠《般若经》成佛。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槃”  讲的大乘无修道的空性。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思惟《心经》的功德,修《心经》能断烦恼,能消灾免难,能排魔。三乘的圣者都依般若波罗蜜多成就果位。三世诸佛如来,都依般若波罗蜜多成佛。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达雅他 嗡 嘎帝 嘎帝 巴ra嘎帝 巴ra森嘎帝 波帝 索哈”

思惟咒语中包含的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五道的修行。


    念完后,观想观音菩萨和释迦牟尼佛身体里发出白光,超度了围坐的六道众生,然后佛祖出定,对观音菩萨说:善哉善哉,你说的完全对,如果我讲也是这样的。


   然后,观音菩萨和舍利子融入了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慢慢变成一寸大小,观想自己的身体中间有一条如同手指粗细、红色的中脉,释迦牟尼佛沿中脉慢慢降下,自己的心脏变成八瓣莲花,佛祖安住在八瓣莲花上,莲花慢慢收合,佛永远住在自己的心里,这就是心中有佛。


    方法二

   《心经》显义讲的空性非常深奥,如果实在不能明白显义,也要明白隐义,这种方法主要是以思惟《心经》的隐义为主。


    比如,念到“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时,要明白这是在讲菩萨资粮道,然后思惟资粮道的功德。菩萨下品资粮道开始就有很多功德了,中品资粮道会得到禅定,依禅定能得到法喜定,依法喜定可以听到佛菩萨讲经等等,多思惟这些功德。


    “是诸法空相”  隐义讲的是加行道,思惟四个加行道的功德。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讲的是见道,思惟见道能断烦恼等功德。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讲的是修道,思惟修道断俱生烦恼障和俱生所知障的功德。


   “究竟涅槃” 这是在讲无修道,就是佛的果位,成了佛,获得了一切了知,得到了四身,断了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多思惟佛的这些功德。


    念一遍《心经》的功德大得不得了。没有悟到空性时,思惟显义是很难的,可以思惟隐义,慢慢念,慢慢想,是可以想起来的。念一遍《心经》,如果能思惟隐义,功德也是很大的。如果一个人能活宇宙中的沙子数量那么多劫的时间,每天都以七宝供养诸佛如来,和思惟《心经》的隐义获得的福报是一样的。


    以前有些大师,念《心经》时,慢慢想,仔细思惟,念一遍《心经》要三天。我们念《心经》,也要这样,仔细地想,一天念不完没关系,第二天开始接着念,都是可以的。


    比如,念到“无苦集灭道”时,开始思惟苦:想想六道众生的痛苦。集,想想烦恼,再想想自己有多少烦恼,别人有多少烦恼,再想想烦恼的种类,自己有没有这种烦恼,有没有那种烦恼,有的话,能压伏的要压伏,能断掉的就断掉,如果烦恼压不成也断不了,就发愿,请佛菩萨加持我断掉这些烦恼。继续想,灭,想想灭了烦恼障后的解脱、灭了所知障后的解脱,都有多大的功德。继续想,道,三乘的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都要细细的思惟。就这样,慢慢念,慢慢想,形成了思惟的习惯,智慧就慢慢地打开了。


    这时再念“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时,就可以全都想起来。


    有时候,可以只想显义,不想隐义地念一遍;或者思惟隐义和五道念一遍,交换着思惟,直到显义和隐义都能想起来时,再一起念、一起思惟。


    没时间时,可以不念经文,只念咒语,边念边思惟咒语的含义。“达雅他 嗡 嘎帝 嘎帝 巴ra嘎帝 巴ra森嘎帝 波帝 索哈”。


    第一个嘎帝,快去资粮道。


    第二个嘎帝,快去加行道。


    第三个巴冉嘎帝,快去见道。


    第四个巴冉森嘎帝,快去修道。


    第五个波帝,快去无修道。


    就这样思惟大乘五道,还要体会到里面包含的内容,悟到了,功德会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