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班二期《三士道》开示04-上士道之七支因果发菩提心

2022-09-15

1664641717892.jpg


音频



请大家发菩提心谛听!

中士道的出离心,得到了出离心之后,修上士道。上士道主要修的法是菩提心,菩提心的修法只有两个方法,第一,七支因果发菩提心。第二,自他交换发菩提心。修自他交换发菩提心也是首先修七支因果发菩提心,然后再菩提心的修法上面加强、增强,需要自他交换发菩提心。

七支,第一支,认定众生是母亲。第二支,思念母恩。第三支,报答母恩。第四支,发慈爱心。第五支,发悲悯心。第六支,发增上责任心,有时称为增上意乐心,都是一样的。第七支,发菩提心。以这七个方法来修发菩提心,这七个方法就叫七支因果发菩提心,前面是因,后面是果,所以这七支都是因果关系。

比如说,第一支,认定众生是母亲是因,思念母恩是果,如果没有第一支的认定众生是母亲,不会有思念母恩这个果。思念母恩是因,报答母恩是果。报答母恩的这种心是因,发慈爱心是果。七支因果关系,所以就称为七支因果发菩提心。

七支因果发菩提心,是广行派大乘佛法,所有的弟子都一定要修的法,这是修大乘佛法的所有的弟子都要修的法。特别是阿底峡尊者到了藏区之后,在藏地传密法很少很少,主要讲的是三士道。三士道里面讲的重点有几个,下士道重点地讲,下士道里面人生无常观,是讲得最多的一个法门。上士道的菩提心也讲得最多,菩提心里面认定众生是母亲,抓住这个重点来讲,所以很重要。

认定众生是母亲,我们这一生来说只有一位母亲,前生也有一位母亲,前前世、前前世……都有一位母亲,今世的母亲不一定是前世的母亲,前世的母亲不一定是今世或前前世的母亲。我们在轮回里面转世,是无始以来转世过来的,轮回没有头,知道吗,轮回没有头,是无始以来转世过来的。无始这个概念,很多人都想不通,为什么会无始呢?为什么会没有第一个东西呢?大部分的人都有这种想法。这是一个邪见,要破除这个邪见,要修行经过一段时间,要修一段时间才能破除。

很多外道为什么说世界是有一个主,世界是主创造的,或者是神创造的?因为无始这个概念,他就接受不了,他需要有第一个东西。第一个东西从哪里出来?不是因果关系,是主创造的,神创造的,外道就是这样认为。

佛教来说,所有有漏法或者是无常法全都是因果关系,如果不是因果关系,是哪一位神或者主创造,我们努力就没有用,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呢?这个房子明明是我们自己努力创造的,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主创造的,就是我们自己建的,我们自己就是这个房子的因,这个房子是我们建出来的一个果。如果是由神建的,我们还建它做什么呢?等等有无数的各种的辩论。然后破除了世界创造者,世界创造的主这个概念。破了这个概念,就是无始以来转世过来。

无始以来转世过来,我们每个众生都在轮回里面转世无数次,可以说比整个宇宙的沙子还要多的转世,我们的转世比地球的沙子还要多,这么多的转世,每次转世,无论是转世到人道,还是畜生道,都有一位母亲。这样一算,我们在轮回里面转世的时候,所有的众生都曾经当过我们的母亲。认定众生是母亲就是这个。自己在六道轮回里面转世的时候,所有的众生都当过自己的母亲,不仅仅当过一次、两次,当过很多次,这是第一支,认定众生是母亲。

第二支,思念母恩。今生今世的母亲,前世的母亲,对我们都有一样的恩德。今生今世的母亲对我们有多大的恩,前世的母亲、前前世的母亲对我们就有多大的恩。所以首先要明白,今生今世母亲的恩。

我们主要思维:母亲怀胎的恩,大家都知道。生下来之后,一岁到五岁,如果没有父母亲,这个孩子会饿死、渴死,被水淹死、被火烧死等等的事情一定会出现,我们能活到现在,是母亲的恩,因为我们小时候母亲把我们照顾得很好,所以我们没有饿死,也没有渴死。身上没有伤疤没有被烧伤等的疤痕,也是母亲的恩,说明母亲把我们保护得很好。

现在我们能说话,就是母亲的恩,是父母亲在我们小时候,一句句教出来的,不是我们自己就会说的,这是教出来的。以前古代有些小孩,有一些被动物养大的小孩,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只能爬不会走。所以,现在我们会说话是父母亲的恩,能站着走路也是父母亲的恩,是父母亲一步一步教出来的。这些都要多思维。长大后,自己的生活等各方面自己都能照顾了,就不一样。我们要思维父母亲的恩,就要思维小时候的恩。

有些人说我和我母亲合不来,有冲突,她对我不好。这是你长大之后的事情,一定要思维小时候母亲对自己的恩德。

第三支,报答母恩。思维了恩德之后,既然有这么大的恩德,一定需要一个报恩的心。没有报恩心的人,就是无耻的人,一定需要报恩的心,这个要培养好。有了报恩心,我们报答父母亲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很多,今生今世的父母亲如果还在,你报答他们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孝敬他们是一个报答他们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皈依佛门,那是很大的孝;带他们修行,将他们带到解脱的路上,这是对他们最大的报恩的方式方法。

报答母恩的方式方法特别特别多,最圆满的报答母恩的方法,是让母亲离苦得乐,远离各种的痛苦,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能得到真正的大解脱,这就是报答母亲最好的方式方法。

第四支,发慈爱心。报答母恩的想法出来了之后,发慈爱心。慈心是什么呢?愿一切众生具足安乐及安乐因,所有的众生,不能剩一个众生。对自己今生今世的母亲,对自己的子女,对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亲人上面的慈爱心,动物都有,这种不是大乘佛法讲的慈爱心。大乘佛法讲的慈爱心是对一切众生,对所有的众生,希望他们具足安乐及安乐因的心态,这才是大乘佛法的慈爱心。

众生安乐,一切众生身心健康,身体健康,心态健康,一切众生具足各种的受用。受用有五种受用,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鼻子闻的,嘴巴尝的,身体摸的,具足各种的受用。具足各种生活的条件,就是安乐。

安乐的因,就是福报,希望众生具足各种的福报,皈依的福报,修三士道的福报,特别是修慈悲心的福报,修菩提心的福报,修六波罗蜜多的福报,一切众生都能具足修密宗四部的福报,特别特别是修无上瑜伽部二次第的福报,愿具足这些福报,安乐因就是福报。要发这个心,这是第四支,发慈心。

第五支,发悲悯心。悲悯心是愿一切众生永离苦恼及苦恼因。所有的众生永远离开各种的痛苦,身体上的痛苦,心灵的痛苦。痛苦的因,烦恼和业障,断掉所有的烦恼,消除所有的业障,就要这样想,这个就是悲悯心。

第六支,发增上责任心。有了悲悯心之后,再发增上责任心。发慈心和悲心的时候,只是一个愿,愿一切众生具足安乐及安乐因,愿一切众生永离苦恼及苦恼因,只是一个愿。发增上意乐心的时候,不仅仅是一个愿,还要承担责任,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责任由我来承担。我帮一切众生具足安乐及安乐因,我帮一切众生永离苦恼及苦恼因,我来帮助他们永离痛苦,我来帮助他们积福报,我来帮助他们具足安乐。这个时候是发增上意乐心的时候,不仅仅是一个愿,自己来承担这个责任。我帮一切众生断烦恼,我帮一切众生断所知障,我帮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我帮一切众生证悟大菩提。从这里开始有我帮众生成佛的心,发增上责任心的时候一定要明白这个。我帮一切众生证悟大菩提,我帮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我帮一切众生能得到佛的四身,增上意乐心的时候,会发出来这些心。

第七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的时候,要发什么呢?我来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能力我现在没有,佛才有,我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我自己要成佛,成佛就能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发菩提心,第一,是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第二,是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自己想成佛的心。这两个加起来才是菩提心。如果就心里想着,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愿一切众生成佛,这个还算不上菩提心,愿我成佛也算不上菩提心,为了度化一切众生我要成佛,这是菩提心;为了众生离苦得乐,我要成佛,这个心是菩提心。两个分开不算菩提心。我帮一切众生成佛,仅仅有这个心,是增上意乐心,不是菩提心。我帮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也是增上意乐心,不是菩提心。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我要成佛,这是菩提心。没有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心,只有我想成佛的心,不是菩提心。菩提心必须要具足这两个,就是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它的目标是为了成佛,追求成佛。

这个里面,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个心要发出来,首先要发慈悲心。要发出慈悲心,首先要发报答母恩的心,有了七支因果的前三个心,认定众生是母亲、思念母恩、报答母恩,有了这三个心之后,发出来的慈悲心是真实的慈悲心。没有这三个心,发出来的慈悲心还不是那么真实的慈悲心,还是不圆满。发了慈悲心之后,再发增上意乐心,那是真实的增上意乐心。有了增上意乐心之后,再发菩提心,那是真实的菩提心。没有增上意乐心的菩提心,还不算真实的菩提心。

很多人经常说,我发了菩提心。其实只是短暂的一个非常好的善愿,如果发了,功德无量。但是要发出真正的菩提心没有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