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道启门颂》讲解

2024-04-27 阿旺嘉措金刚上师

1714282808586.jpg

释迦牟尼佛


请大家发菩提心谛听!

《胜道启门颂》的作者是宗喀巴大师,宗喀巴大师46岁的那一年在热振寺写了《胜道启门颂》,在写《菩提道次第广论》之前写了《胜道启门颂》。然后通过《胜道启门颂》祈祷传承上师们一个月,一个月之后亲自见到了传承上师们。三乘的传承上师,广行派的传承上师、深见派的传承上师、加持派的传承上师全部见到了。从释迦牟尼佛到宗喀巴大师自己的上师——南喀坚赞上师为止的上师全部亲自显现出来,宗喀巴大师全部亲眼看到这些上师,不仅仅看到,看到之后,再祈祷三天,三天之后,看到的上师们全部融入到阿底峡尊者、仲敦巴、博朵瓦大师这三位大师的身体里面。然后仲敦巴大师、博朵瓦大师也融入了阿底峡尊者的身体里面,阿底峡尊者右手放在宗喀巴大师的头顶,叫宗喀巴大师弘法利生,鼓励宗喀巴大师写《菩提道次第广论》,从此以后宗喀巴大师写了《菩提道次第广论》。

《胜道启门颂》是道次第最简单的略论。《胜道启门颂》的传承得到了,也等于道次第的传承得到了,《胜道启门颂》能修也等于修了道次第,《胜道启门颂》是非常殊胜的法门。宗喀巴大师写的比较简短的文字里面,《胜道启门颂》《三主要道》《缘起赞》《菩提道次第摄颂》《善方策传》这几个非常殊胜,这几个里面包含了很多的法门。可以说八万四千法门浓缩到了《胜道启门颂》,非常殊胜。

诸功德本谓如理,依止恩师是道基,

善了知已多策励,恭敬亲近祈加持。

这里面讲道之根本是什么?亲近上师。首先要知道上师,上师的条件很多,大乘上师的条件有十个条件,密法传承的上师有二十个条件,比较详细需要三十种条件。

作为上师最起码有五个条件,假如这五个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没有资格做上师。上师就是讲经传法的老师,五个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有资格传法。其他法师可以分享佛法,但没有资格传法,没有资格收皈依弟子,要明白这个。上师里面还有金刚上师,金刚上师才有灌灌顶的资格,传密法的资格,如果不是金刚上师,没有资格灌灌顶,一定要明白这个。

上师最起码的五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戒律清净。戒律有三乘戒律,你的上师是出家人,他有出家的戒律,沙弥戒或者是比丘戒,还有作为上师一定会有菩萨戒,作为密乘上师一定会有密乘戒,三乘戒律都清净。假如戒律不清净,没有资格做上师,学问再好也不能做。为什么上师需要戒律?戒律如大地,功德如万物,有戒律的上师才有成就。没有戒律说明他没有成就。有些师父还俗了,名字上面打一个什么上师,这是不可以的,乱打的,这是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佛法圆满地理解。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大乘显宗的法门,大乘密宗的法门,小乘的法门,全部要精通。作为上师,如果只精通一部分,不精通其他法门的情况下,有可能这个上师会诽谤其他法门。上师诽谤了法门的时候,弟子们会跟着谤法,谤法的罪过很大很大,破万亿塔的罪过,谤法的业障很重。如果上师精通一切法门,他肯定不会谤法。是正法,你说不是正法,这是谤法;是邪教,你说是正法,也算谤法,要明白这个。你的上师可能只精通密法,他没有学过显宗的法门,假如是这么一个情况,他有可能会诽谤显宗的法门:你修显宗没用的,你直接修密法,密法就像是坐火箭一样,很快成就,显宗法门没用的。谤法,业障重。有显宗法门的基础,显宗法门有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成就的情况下,这个基础上面修密法,才能快速即身成就,如果没有这些显宗的基础,密法再殊胜也没用,他也成就不了。显宗的法门就是大地,密法是种子,没有大地怎么种种子?要明白。有些上师只精通显宗的法门,对密宗一点都不了解的,经常诽谤密宗的法门,业障很重。只精通大乘法门,不精通小乘法门的时候,他歧视小乘的法门,也是谤法,有业障。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讲八万四千法门?众生的烦恼总共有八万四千种,每个法门都能对治每个烦恼,所以它对治的对象不一样。对一个众生来说,要对治每个烦恼。那么修道次第的时候,它就总的对治,不是说细节上面的。比如说,一棵大树,不是砍树枝,它是挖树根一样。从树根上面挖出来,整个贪嗔痴的树都倒下来了,就像这样的。上师一定要精通八万四千法门,精通三乘法门,精通大小乘、显宗、密宗,都要精通,你跟着这么一位上师,他不会把你带到弯路上,一定会把你带到很准确的路上,所以这个很重要。

第三个条件,作为上师需要大慈大悲,需要慈悲心。你皈依了没有慈悲心的上师,有可能他会舍弃你。有些师父经常也说:我不要这个弟子,从此以后我们断绝关系。说明这个人不具备作为上师的条件,可能弟子违背上师是有的,弟子诽谤上师也是有的,上师舍弃弟子没有的,假如他舍弃了,他没有资格做上师。上师有度弟子的方式方法,有时候骂一骂,批评一下,不好的脸色看一下,赞扬一下,各种的方式都有,但是这些方式里面,上师把你骂了不代表舍弃了你。若真正舍弃弟子,说明他不具备作上师的条件。要明白这个。

第四个条件,传承要清净圆满。佛法的传承有口传,有灌顶的传承,有讲解的传承,有密诀的传承,有戒律的传承。这些传承又是清净又是圆满的那一种上师,你要拜那一种上师,你才能成就。有传承你修的法都有加持力,不一样。有传承,这个法不会染垢,无染垢,清净的法是传承清净。什么叫传承清净呢?从释迦牟尼佛一代一代传到我们现在为止,比如说《般若经》传到师父这边是四十六代,这四十六代传承上师里面,某一个上师违背了自己的上师,那他传下来的这个传承不清净,这种要知道。违背上师是什么样的情况?上师不喜欢他算不算违背?不算违背。违背,第一,这个弟子心里舍弃这位上师,对自己上师的信仰退掉了,跟着上师走这条路,但你跟他相违的路走,这一种才叫违背上师。可能是上师不喜欢、上师骂,那些是上师的问题,你不退转信仰,上师再骂得怎么厉害也不算违背上师,上师打你也不算违背上师。自己内心的信仰退了就不行,这种情况下,这个弟子不会成就,他传下来的这种法叫不清净的法。一定要清净圆满的传承,这个很重要。

第五,证悟空性或者是理解空性证悟空性现在很难得,最起码也要理解空性,文字上面空性是什么样的,他能解释,他能教你。空性法门才能断烦恼,彻底断掉烦恼。你的上师不能给你教空性法门,也引导不了解脱的路上,所以作为上师,这些条件一定要具备。

具备条件的这种上师就是道之根本,一切功德的来源,佛的来源是上师,菩萨的来源是上师,法的来源是上师。释迦牟尼佛成佛,他的来源是什么?文殊菩萨。他没成佛之前,他的上师就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给他传法,传了很多的法门,释迦佛还是凡夫的时候,按着文殊菩萨讲的修,慢慢成了佛,佛的源头是上师。上师才有传法的资格,法是上师传来的,法的源头是上师。菩萨的源头就是上师。所以这里说“诸功德本谓如理。”一切功德的来源就是上师,要明白这个。

所以我们要依止上师,怎样依止?你首先要明白,上师是什么样的上师,明白了之后,你皈依了就依止了上师。没有皈依,你听他的课,听了几十年都不算依止上师,只是一个老师。老师跟上师不一样,在寺院里面有老师、有上师、有金刚上师。老师每天都给僧人讲课,给信众讲课,他是讲课的,通过他,你可以了解法门。上师呢,你依止上师,上师是生生世世你能依靠的师父,老师不一定依靠生生世世,连今生今世都不一定依靠。有些你可能是跟他学习一个月、两个月之后,他把你开除的有,不一定能依止生生世世。上师依止生生世世的,要明白这个有区别。

“善了知已多策励。”上师就是道之根本,上师是诸功德的来源,明白了这个之后,你各个方面要亲近上师。你要亲近上师的这个法,很多方面都要学。亲近上师的功德你也要学,违背上师的业障你也要认识。亲近上师的功德是什么?亲近了上师就是亲近了诸佛如来,主要是把你的上师当作佛。把他当作佛,他就有佛的加持;把他当作菩萨,他就有菩萨的加持;把他当作护法,他就有护法的加持;把他当作凡夫,他没有加持,因为凡夫本来没有加持。

那么上师为什么要当作佛?有很多的理由,我们最容易懂的一个理由给你们讲一下。刚才说的五个条件具备的上师,这种上师的身口意,佛菩萨利用他的身口意来度化众生,他要讲课的时候,诸佛如来融入他的身口意帮弟子讲课;弟子供养的时候,佛菩萨融入他的身口意,可以接纳供养;弟子顶礼的时候,佛菩萨融入他的身体可以来受这个顶礼。诸佛如来没有成佛之前,他的发愿是什么?他的愿度化一切众生,为了度化一切众生,他就成了佛。那么成了佛之后,从他的方面来说,他要度化一切众生,他有这个能力。但我们自身的信仰、修行不够的情况下,他就没办法。佛菩萨现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庄严相,在我们面前显出来,我们谁也看不到。还没有法眼,我们就看不到。佛菩萨在你的耳边讲经传法,也没有福报,没有天耳通,也听不到。这么一个情况下,佛菩萨怎么办?融入上师的身口意,通过上师的身口意度众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你就想着我这个上师就是佛菩萨的大殿,佛菩萨集中的大殿就是上师的身口意,你就这样把他当作上师三宝,他就是三宝,有这么一个信仰,加持力很快,这个很重要。有些上师他本来就是佛菩萨,他本来是佛菩萨再来的,佛菩萨为了度化众生,发愿再来人间的,有这么一些。所以亲近上师,很多方面要想一想。违背上师罪过也很大。

“恭敬亲近祈加持。”然后恭敬亲近,亲近上师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上师怎样教你,你就这样做就是了。作为上师的条件具备的人,他不会乱说话的。不具备这些条件的,你不能按着他走,他会乱说话的,你按着他走就麻烦了。具备上师条件的,他不会乱说,他说了,你按着他走,绝对是正确的。这叫依教奉行。

然后供养上师、顶礼上师等等,这些上面你就亲近上师。亲近上师不一定天天追着上师走,不是这个,主要是依教奉行。

“祈加持。”佛菩萨身口意的能量就叫加持,这个能量,佛的身的能量得到了之后,你的容貌改变,你的身体上面的很多病会除掉。佛的语加持得到了之后,你讲经说法也好,你的各方面都是无障碍,或者是你的说话有说服力,你跟大家谈话聊天都有说服力,你的说话加持很大。佛菩萨的意加持得到了之后,你的信仰增长了,你的慈悲心增长了、菩提心增长了,这就是意加持。身口意的加持得到了,人生一定会改变。

我们通常刚开始念这四句的时候,在资粮田里面的上师们到了自己的空前,然后自己在上师面前修这个,有这样的。然后上师的身体里面发白色的光芒,融进自己的额头里面;喉咙里面发红色的光芒,融进自己的喉咙里面;心口中发蓝色的光芒,融进自己的心间,要这样想。这四句就讲了亲近上师。

下面讲的是人生无常观。

偶一得此暇满身,知极难得具大义,

遍诸昼夜恒无间,生取坚心愿加持。

我们得到的暇满人身,是非常难得的,偶然得到了这个暇满人身。得到的暇满人身,要知道非常难得,暇满人身难得它有几个方面:第一,因上面难得。前世持过戒律,前世修过布施波罗蜜多,前世发过清净的愿,这种情况下面,才能得暇满人身。现在想一想,谁能清净戒律,谁能发清净的愿,非常难得,因上面很难得。第二,数量上面也很难得。现在全世界有七十多亿人口,有暇满人身,对三宝有信仰对佛菩萨有信仰的有多少个人?很少,所以数量上面难得。第三,比喻上面难得。这是暇满人身非常难得。

“难得具大义。”不仅仅难得,它的意义非常之大,你利用这个暇满人身成就、成佛都是可以的,如果我们真正能精进修行的话,这一生都可以成就,甚至成佛都有可能的,曾经历史上出现过即身成佛的有好多大成就者。我们来到了人间,迷迷糊糊来到了人间,迷迷糊糊生活了,然后老了,什么时候老了也不知道,就老了,就这样走掉了,那人生没有意义,你有了暇满人身之后,你能成就了,那暇满人身这个意义非常之大,一定要明白这个暇满人身。

“遍诸昼夜恒无间。”你知道了这个之后,应该日夜都要好好修行。以前大部分的高僧大德,他晚上睡觉四到五个小时,他不会睡得很长,有些禅定成就的,就不用睡觉。禅定得到了之后,第一,不用吃饭,第二,不用睡觉,禅定的这个境界也是一种能量,他吃这个能量饭就可以了,这个能量的力量可以补充人体该补充的,睡眠补充的东西都可以补充,有禅定的这种上师里面有这样的。以前宗喀巴大师的八大弟子都是每天吃松树籽,八大弟子里面,一个弟子一天吃一粒松树籽,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吃。三个弟子一天三粒,有一些弟子一天要二十多粒松树籽,吃松树籽就可以了。遇到生活问题的时候,他们可以吸收花的能量,吸收空气的能量,吸收地的能量,吸收石头的能量,有一种石头的能量可以吸收,吃那个能量就可以,可以不吃饭。以前文革的时候,僧人都坐牢的坐牢,抓进去的抓进去。有些僧人跑到山上去,在山洞里面,当时文革的时候,山洞里面生活很困难,他们什么东西都没有,就吃那个能量,几个月吃能量,几年吃能量活下来的有很多。之后,八十年代,都从山洞里面慢慢出来,所以,藏传佛教传承都没断,他们把传承传下去了。暇满人身得到了,我们一定要日夜修行,要争取成就,很重要。

“生取坚心愿加持。”修行上面一定要有个“坚心”,修行上面一定要坚信我一定能成就,我们的成就一定是断悟,断烦恼,证悟空性,最起码也要三主要道。佛法讲的三主要道: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这三个里面,你出离心得到了,你就成就了,菩提心得到了,大成就了,空正见得到了就是成就了。那么没有这种的情况下,你他心通得到了,也不算成就,天眼通得到了,也不能算成就,成就是什么?一定是内心的这些出离心、菩提心、慈悲心,空正见,这些才叫成就。暇满人身得到了,一定要成就,为了成就心愿祈加持。

接下来讲的是人生无常观。

身命动摇如水泡,速疾坏灭当念死,

死后如影随于形,黑白业果恒随逐。

“身命动摇”人必定会死,一定会死,不仅仅会死,死无定期,什么时候死就不知道。今天死,明天死,不知道。很多人都觉得我现在身体健康,我肯定会活十年、二十年,不一定。很多时候都是病怏怏的没有死,健健康康的就走了。很多人觉得,我现在很年轻,我不会死,年轻不是理由,百岁老人没死,年轻的就走了。这个死无定期,每个人死的时间很难说,所以每天都有可能会经过死亡,要明白这个道理。

真正遇到死亡的时候,除了佛法,任何东西都没用。你要死亡的时候,抛弃一切,抛弃你的亲人,抛弃你的财富,抛弃你的一切,所以我们经常要想的是经常快要死。我们的生命就像水泡一样,很快就没有了,就跟树叶上的水露一样,很快就没有了,要这样经常念人生无常观,念人生无常观的作用是什么?鼓励你修行,鼓励你要取舍,人生有意义的事情要做,没有意义的乱七八糟的事情上面不要太多浪费时间。

然后死后抛弃了一切,跟着走的有两个东西,这里说“死后如影随于形,黑白业果恒随逐。”黑白业,黑业,十恶业;白业,十善业。善业恶业跟着走,福报与业障跟着走,其他一切都要抛弃,不会跟着走,要明白这个。

获定解已于罪聚,虽诸小罪亦应除,

勤修一切妙善聚,常不放逸祈加持。

这个善恶业,小小的善恶业也会跟着你走。曾经阿育王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小孩子,这个小孩子看到释迦牟尼佛,他很开心,他想供养东西,在身上找,什么东西都没有,地上拿了一把土,供养给释迦牟尼佛。释迦佛交代阿难尊者,把这一把土拿在钵里面,然后回去,精舍上面撒一下这一把土,这个人,将来会统治半个世界的阿育王,然后授记了。这个看起来是供养一把土,小小的业,跟着走,不起嗔恨心的情况下面跟着走,这个福报慢慢长大了,它的果报非常之大,统治半个世界。以前佛的故事里面,有一个比丘,他修禅定,其他师父们在念经,这个念经的声音障碍了他,起了嗔恨心,起了嗔恨心就骂那些师父们,“天天哇哇哇哇青蛙一样叫!”这样起了嗔恨心骂了一下,五百世做了青蛙。小小黑白业,都是跟着你,影子一样跟着你,恶业一定要忏悔,消除很重要。“勤修一切妙善聚,常不放逸祈加持。”经常不放逸。

受用无厌众苦门,不可保信三有乐,

见过患已当希求,解脱妙乐愿加持。

前面八句讲的是下士道,现在这四句讲的是中士道,受用是什么?色、声、香、味、触,眼睛看到的东西叫色;声,耳朵听到的;香,鼻子闻到的;味,吃的东西;触,摸到的东西。色、声、香、味、触,这五个东西就叫受用,这五个东西“无厌众苦门”,贪这五个东西,贪色,贪好看的东西,贪漂亮的东西,漂亮的房子,漂亮的人等等;声,贪名声;香,贪香味;味,贪吃的;触,贪穿的、摸的东西。这些有多少都不满足,无厌足,这种情况下,带来很多的苦,造了很多的业障,就是贪五欲受用。这个众苦门,说来说去就是贪。

“不可保信三有乐。”真正得到了色声香味触,它有好的、坏的、普通的三种。好的东西全部得到了,也不可保信,不可保信是什么?不可靠,它们都是无常的,很快就没有了,很快给你带来各种的痛苦,所以就不可保信。欲界、色界、无色界,就叫三有。三有乐是什么呢?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快乐。

“见过患已当希求。”你明白三界的各种你认为好的东西不能给你带来快乐,明白了这个之后,要发出离心,发解脱心。很多人都不敢考虑人生无常,不敢考虑死亡。真正考虑死亡的时候,人生是很短暂的,人生有意义的事情要做。有意义的事情要做,一定需要解脱,需要成就。解脱成就先需要出离心,解脱之心就是出离心,求解脱“解脱妙乐愿加持”。

这四句讲的是中士道,中士道核心的法门就是出离心。假如修中士道不共的法门,出离心然后再修这个戒定慧,求断烦恼的解脱,阿罗汉果。我们要修三士道的时候,修的时候是共三士道,你修了出离心之后直接修上士道就可以了,不一定特意地修戒定慧。戒定慧,修上士道发慈悲心、菩提心之后再修。

清净意乐所引发,正念正知不放逸,

圣教根本别解脱,修为坚实祈加持。

下面这四句也是中士道的,中士道总共有八句。“清净意乐”就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所引发,“正知正念不放逸。”我们修行需要一个正知正念,要走到中间道路,不堕两边。

“圣教根本别解脱。”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就叫圣教,释迦佛教法的根本是什么?别解脱戒。出家五个戒律,在家三个戒律,总共八个戒律,就叫别解脱戒。在家三个戒律,在家的小乘八关斋戒,在家五戒,优婆夷、优婆塞。出家五戒,出家的戒律有沙弥戒、沙弥尼戒、学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这八个戒律就叫别解脱戒,这八个戒律就是圣教之根本。我们一定要修,戒律很重要,不杀生,或者是不偷盗,能清净多少戒律,发誓发愿。每天发誓发愿我不杀生,我不偷盗,你能做到的戒律上面发誓发愿,要清净这个戒律,功德非常之大。现在是娑婆世界,斗诤时代,斗诤时代一种戒律清净一天一夜的功德,超过圆满时代众生清净所有戒律的功德。现在这个斗诤时代非常难清净戒律,不饮酒很难做得到,不饮酒要做到,有很多的障碍,这个给你敬酒,那个给你拉去喝酒等等,有很多的障碍,不容易清净饮酒这个戒律。假如你能清净这个戒律的话,这个功德超过极乐世界上的菩萨几百个劫清净戒律的功德。极乐世界要守戒一点难度都没有,他自然会清净,我们这个斗诤时代要戒律清净难度很大,难度越大,功德也越大。佛法没有经过灭法时代之前跟经过一次灭法时代之后的清净戒律比起来,经过了灭法时代之后,清净戒律功德很大。比如说,释迦佛圆寂到几百年,佛法没经过灭法时代,那个时代清净比丘有两百五十三条戒律,两百五十三条戒律全部清净的功德和几百年之后经过了灭法,灭法之后再清净一个戒律,清净那一个戒律的功德超过没有灭法之前清净一切戒律的功德,灭法经过两次更大,灭法经过三次,灭法经过四次、五次,功德越来越大。这个之后,清净戒律难度也越来越大,要明白这个。清净戒律为什么功德有那么大?第一,自利利他,利益他人也利益自己;第二,清净这个戒律难度非常之大。所以,这里讲的是发了出离心之后,要清净戒律,这个上面要重视。

下面讲的是上士道:

如自沉没三有海,慈母众生悉如是,

见已荷度众生担,修菩提心愿加持。

三有海:欲界、色界、无色界。要明白三界众生全部沉没在各种痛苦的海里面,各种烦恼的海里面,沉没在这种海里面。明白了之后,要发菩提心,为了度化一切众生发菩提心。真正的菩提心是什么?为了度化一切众生,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我要成佛,这个心就叫菩提心。我成了佛,我没有了烦恼,我很开心快乐,所以我要成佛,那不叫菩提心。我为了某一种众生,我要成佛,那也不叫菩提心。这个菩提心,一个众生不能留,为了一切众生,不离一个众生,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为了度化一切众生,我要成佛,成了佛才有这个能力,所以我要成佛,这种心就叫菩提心。要发菩提心。“修菩提心愿加持”就是这个。

发心若不学三戒,当知定不证菩提,

故应勤发大精进,学菩萨戒祈加持。

发了菩提心之后,一定要受菩萨戒。菩萨戒有18个根本戒,46个分支戒,分支戒都能清净,那是不得了的功德。分支戒不能清净,也要清净根本戒。菩萨戒总的来说,它有三种戒律:断恶戒律,断恶戒律的就是不偷盗,不邪淫等等断恶的戒律;做善事善业的戒律;成就上面利益众生的戒律,利众戒。这么三个戒律一定要清净。你发了菩提心,但我不愿意受菩萨戒,肯定不成就,不成佛。发了菩提心之后,修菩萨戒才是最大的修行,这个戒律都是真正的修行,修的就是这个戒律。把戒律修好了,人生就修好了,人生就改变了。

散驰邪境令寂灭,如理观察真实义,

寂止妙观双运道,速当生起愿加持。

戒律修好了之后,需要修禅定,戒定慧里面要修禅定。修禅定,是把散乱的心收回来,心定在一个定处上面,比如说把散乱的心全部收回来,心定在这个佛像上面。定在这个佛像上的时候,它有两个障碍,第一个障碍是掉举,定处上面,心不在,心跑到外面去了,把他拉回来定上去。第二个障碍是沉惛,沉惛是什么?心把定处抓得不紧,把它放松了,心太松了。修禅定的时候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适当地心定在定处上面,才能成就禅定。

我们的心,有很多的心,这些《摄类学》里面有讲。有主心,还有分支的心很多。主心有六个主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五个主识里面最重要的主识就是意识,我们要修禅定的时候,用意识来修禅定。眼识、耳识、鼻识、舌识来修禅定是不行的,一定要用意识来修。你的意识定在这个定处上面。然后你的分支心,其他的心观察它,这个意识主识,主要的心有没有定在这个上面?有没有跑到外面去了?有没有把定处放松了?你要观察。沉惛了要看。分支心在看,发现跑到外面去了,马上拉回来定在定处上面,发现沉惛了,马上心要紧下来。就这样修禅定。

修禅定的时候,很多人通常说,眼睛闭了能观想出来,眼睛睁开了观不出来。那是眼识修的,不是意识修的。意识修了,眼睛睁,眼睛闭,没关系的。也有一些显宗的那些上面说,一直修禅定的时候,念阿弥陀佛也好,念六字真言,心一直定在听那个声音,嗡嘛呢呗美吽,嗡嘛呢呗美吽,嗡嘛呢呗美吽……一直听那个声音。一直听那个声音,你耳朵里面好像有一个声音,嗡嗡响的那一种,那你的耳朵关了或者是怎么样的时候就没有了,那个是耳识修,不是意识修的,也不会成就禅定。成就禅定一定要用意识修。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都不可以,要用意识修。

除了这六识,还有51个随支心,51个随支心里面,你拿一个随支心来观察它。那么51个分得还粗,还有比这个分的更多的心,有的时候你就用一个心来观察主心,有没有定在定处上面,这样观察,他真能定下来了。定下来了之后,你不观察他也自然会定。刚开始要这个,然后修禅定。

这里说“如理观察真实意。”修禅定之后要修什么?修真谛。真谛是什么?二谛里面,世俗谛和胜义谛,真谛就是空性。要修空性,空性和这个禅定双修,就叫止观双运。止,就是心定的禅定。观,就是禅定的基础上面观察万事万物的真面目—智慧,证悟空性的智慧,这两个双修才能断掉烦恼。如果你只有禅定,没有空性智慧也断不了烦恼。只是禅定的话,外道成就禅定的也很多。以前外道禅定成就了之后,一般也看不出他有烦恼。但是遇到了比较刺激的对境的时候,烦恼会冲出来。那一般的对境,他的烦恼就出不来。

以前外道的一个祖师大德,他入禅定入了几十年。出定,他自己观察一下自己有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就觉得断了烦恼。他的头发都长在地下,长长的卷在地下了,他就看这个头发,我禅定修得这么厉害,起了一点点傲慢心。最后慢慢发现头发里面老鼠做了窝,很生气,刺激了他。他们很注重这个头发的,有些外道这一生都不修这个头发,一直卷在这个上面,头发他认为是大自在天王卷在上面。他就觉得大自在天王这样的殊胜的发里面,做了老鼠窝,他很生气,嗔恨心就冲出来了。一般也不会,对境比较刺激的那一种之后,烦恼会冲出来,那没有成就。

你有了这个空性智慧,止观双运,修空性法门,证悟了空性,比量地证悟了空性开始,烦恼真的压得彻底了,人家给你起烦恼也不会冲出来的。然后你修行,现量地证悟空性。现量地证悟了空性那一刻,分别烦恼全部会断掉。分别烦恼是什么?现在我们这一生的环境,这一生接触的人,这一生的各种的想法当中,冲出来的这个烦恼就叫分别烦恼,这些烦恼全部没有了。那么,俱生烦恼就像烦恼的种子一样,那个还没断,那个要修行一段时间才能断掉。分别烦恼断掉了,通常也看不到有烦恼,这一辈子的这些生活、环境产生的这些烦恼都没有了,真的没有了。“双运道,速当生起愿加持”,速速成就这个很重要。

善修共道成法器,乘中最胜金刚乘,

诸善丈夫胜道阶,顺利趋入祈加持。

“善修共道”共道是什么呢?三士道就是共道,下士道,下士夫,中士夫,上士夫,三种修行人共同的道。然后中士道,上士夫、中士夫两个的共道。上士道是不共道,没有共同的道。“善修共道成法器。”修了三士道,三士道串习、修行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可以入密乘。“乘中最胜金刚乘。”大乘、小乘,所有乘里面,最殊胜的乘就是金刚乘,也叫果乘。

“诸善丈夫胜道阶,顺利趋入祈加持。”修了三士道串习之后,才能灌密法的灌顶,入密乘道。没有修三士道串习之前,入密乘道,灌了顶,也不一定能得到灌顶,作用也不一定太大。很多人都灌顶,很多师父灌顶的时候,上万个人参加,但里面真正有三士道串习的有多少人不知道,有100个人,可能这100个人里面大部分人都能得到灌顶,其他的人都跟灌顶结了一个缘,他没有得到灌顶,这个不算灌顶,这个基础上面不能修密法。修密法一定要得到真正的灌顶。这个很重要。“善修共道成法器,乘中最胜金刚乘,诸善丈夫胜道阶”,台阶一样“顺利趋入祈加持”。

尔时二种成就本,谓获净律三昧耶,

愿获真实决定解,舍命守护祈加持。

“尔时二种成就本。”有两种成就:一种成就叫共同的成就,有八个成就。一种成就叫不共的成就,成佛。共同的八个成就里面它有什么?脚神通;钻地通,地下可以钻进去的;然后僵尸成就;僵尸是什么?以前修成就,修密法,密法的很多东西修好了,哪些地方有僵尸,有僵尸的地方去修密法,有一种智慧剑成就,有一种法就修智慧剑,拿那个智慧剑,修这个僵尸也可以,成就了拿那个智慧剑可以空中飞。  桑耶寺是第一座寺院,桑耶寺有人智慧剑成就了之后,拿着智慧剑,去转一下整个世界,看了须弥山四大洲,大概地按这种方式修建了桑耶寺。

僵尸成就是什么?修这个僵尸的时候,遇到僵尸,僵尸把舌头伸出来,舌头割了之后,这个舌头会变成一个刀,变成一个神通刀,拿这个刀可以飞。之后,这个僵尸的尸体会变成金子,这个金子,每次都可以割,这个金子它会长。假如割得不小心割到骨头,它就死掉了。

以前龙树菩萨在那烂陀寺当厨房管家的时候,本来要化缘,去很多地方化缘,然后供僧,龙树大师就修这个僵尸。当时有很多僵尸,坟地里去找僵尸,找到了一个僵尸把舌头砍下来了,身体变成了金子。然后每次都割下来这个金子,几百年都是这样的。最后,不小心割了骨头,从此以后就没有了。那烂陀寺,以前这样比较殊胜的、比较厉害的有几位大成就者。月称菩萨,他也做过那烂陀寺的厨房管家,他做厨房管家的时候,那烂陀寺有很多的牛,牦牛,水牛。每天都要挤牛奶,月称菩萨就把牛全部放到山上去了,然后画了一个牛,在这个画的图里面挤牛奶,天天挤牛奶。然后每天都供僧,牛奶多得不得了,很多很多的牛奶,这样供僧。这些都是共成就里面有的。

不共成就,就是成佛。

“谓获净律三昧耶。”三昧耶,密乘的身口意的戒律,一定要清静。“愿获真实决定解,舍命守护祈加持。”灌了密乘的灌顶,一定要舍命守住这个戒律,清净戒律非常重要!

次正通达续部心,二次宗要善勤习,

四座瑜伽不放漫,如师教修愿加持。

得到了密乘的灌顶之后,这里讲的是即身成佛的几大法宝。第一大法宝,三士道是即身成佛的第一大法宝。第二大法宝,三士道串习之后灌顶。第三大法宝,戒律一定要清净。第四大法宝,密法的二次第要修。《胜道启门颂》讲即身成佛的四大法宝。

真正要修行密法的时候,要修密宗的二次第,“二次宗要善勤习。”一定要精进修二次第。二次第修的时候四座,能坐四座很好,早上饭前一次,饭后一次,然后中午后一次,晚餐后一次,这个就叫四座。“如师教修愿加持。”

愿说如是妙道师,及正修伴坚固住,

内外一切诸障碍,速疾息灭祈加持。

修行要成就,第一,就是妙道师,自己有一个善知识,师父很重要。第二,就是修行的法友很重要,这里说“及正修伴”是什么?佛友,师兄很重要,这个要坚固住。上师要长久住世,师兄也要长久住世,这样师父师兄都陪伴自己,顺顺利利修行成就,就是这个意思。然后这个“内外”,内的障碍就是烦恼,外的障碍,各种的魔障。内外的障碍全部消除“速疾息灭祈加持”。

祈愿生生不离师,善师受用正法乐,

圆满道地诸功德,速证胜位金刚持。

生生世世不离师,发这个愿。然后,正法长久住世,发这个愿。然后自己也要“圆满道地诸功德。”道是五道,地是十地,圆满五道十地的功德。“速证胜位金刚持。”速证,快速成就金刚总持位,我也变成金刚总持一样,成就、成佛。